《大通风情》| 前言
接下来小编将持续推出《大通风情》系列作品,带大家一起领略大通籍摄影师张国平先生眼中的“大通风情”。
曾下放体验一年,部队锻炼八年,热情,豁达。1985年转业到铜陵。作品多次在央视展播,多次获华东地区、安徽省和铜陵市政府奖。专题片《潘铜生和她的弟弟》荣获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”工程奖。所创办《铜韵》《花样年华》 节目,广获市民、企业界和教育界好评。退休后,用摄影镜头记录生活和时代,深受摄影业界和专家的推许。
前言
这里是我的父母之邦。
生于斯,长于斯,一草一木,一沙一石,一鱼一蟹,都是如此熟悉。再看再触,仍然充满了深情。有谁不知,这一片土地,历史悠久,钟灵毓秀,俊杰遍世。但又谁不知,凡从这里走出的乡子,都心念故土,都怀有家园、心系家国。
年轻时曾怀抱长枪,做了铁血军人,想长驱万里,奉献边疆,怎奈难消对魂牵梦绕的故土的牵挂,放弃铁念,回到这片一生倾心的净土。家乡数十年的变化,历历于心,共见了千年矿山的再崛起,一炉共和国铜水的产生,一拨改革的前声,以及一波波城市的发展和壮大。
心系故园,不忘乡情,说是心愿,还因为生活于此,曾经饱含了江边的水患和疾苦,更难舍这日日早起热闹不息的菜市人情和街巷平心静气的生活味道。
作为一个老新闻人,深知新闻,在细微处,在人心里,在湖山的季节轮换里。更在父老们的日常,友善的温和,和一个个波澜不兴的见惯了的世面里。
数十年积累的镜头下,是勤奋的做,是优雅的老,是处变不惊,是手艺绝活的展示。因之,终于达成了一份心愿:我无以回报,唯有真诚和勤奋地记录。
不是沾沾自喜于大通的国优级风景区,而是说面对此干年至美的江山,一切的生活和时光都值得珍惜。
与天地共,同万物和,爱这里一切的人和事。
图片、文字来源 | 张国平《大通风情》
排版 | 戴紫荷
- 上一篇:《大通风情》| 今日画卷①
- 下一篇:龙舟竞渡盛景将再现古镇大通